莆田市出台“二十一条”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0-06-19

    一、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拓宽就业渠道

    (一)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2020年全市公务员考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去年,今明两年适当调减事业单位控编比例,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事业单位考试原则上不设置面试,不设定工作经验条件。重点加大基层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力度。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可予以核准专项招聘方案,报考人数不足的急需紧缺岗位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公务员局、人社局、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充分挖掘国有企业岗位。今明两年国有企业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拿出新增岗位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岗位数量不低于2019年,招聘信息同步提交同级人社部门网站公开发布。国有企业在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责任单位:市国资委、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鼓励服务基层就业。2020年全市安排280个“三支一扶”岗位(省级30个,市级支教100个,其他150个),10个社区服务岗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在原服务单位直接聘用的“三支一扶”人员,不再约定试用期。承担基层服务项目招募任务的县(区),在开展事业单位招聘时应拿出不低于期满人员30%的岗位,采取“专门岗位”或“专项招聘”方式,面向期满人员招聘。从2020年起,基层服务项目毕业生服务期间按规定解除协议的,实际服务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人社局、民政局、团市委、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企业、拓岗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中小微企业扩产增产。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或增加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招用每名毕业生给予企业一次性1000元吸纳就业补贴,同一名毕业生在不同的中小微企业只享受一次补贴政策对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15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鼓励各类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方式为我市企业输送毕业生,为我市企业规模输送毕业生且稳定就业的,按500元/人标准予以一次性用工服务补贴。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金融办、莆田银保监局、人行莆田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莆田学院、湄职院)

    (五)鼓励参军入伍或升学深造。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增加安排征兵指标,做好大学生预定兵工作,落实高校每征集一名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奖励3500元和2500元政策,动员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后流动站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支持三棵树、华峰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招收博士后。(责任单位:市征兵办、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六)支持新就业形态就业。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将各类网络平台就业创业纳入享受政策范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创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社局、教育局、商务局、财政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七)扶持自主创业。落实减税降费、平台奖补等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对已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且已按时还清贷款的个人,在疫情期间出现经营困难的,可再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遴选一批市级毕业生创业资助项目,给予3-10万元资金扶持。鼓励行业协会、创业孵化基地、“双创”平台开展常态化创业竞赛,对优秀项目予以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对获评省级毕业生创业资助项目的,市级财政按1:1予以配套补助。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行业发展,鼓励毕业生到民生急需领域创业就业。推行市场化办法,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卫健委、民政局、商务局、金融办、税务局、莆田银保监局、人行莆田中心支行、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八)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将有意愿建立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的规模以上和白名单企业,免申请认定直接纳入市级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2020年全市组织700名以上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就业见习时长不超过12个月,按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0%予以就业见习补助。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增设事业单位见习岗位,鼓励企业优先留用见习人员。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从2020年起为就业见习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险费由见习单位缴交。(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科技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九)强化公益性岗位安置作用。开发20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重点安置毕业年度离校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其薪资待遇参照同岗位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兜底保障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按规定予以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退役军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按就业技能培训每人不超过1000元、创业培训每人不超过12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项目补助。引导鼓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线上培训,并按规定发放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财政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强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十一)大力推行网上招聘服务。依托“云招聘”平台,推行网络招聘、远程视频面试服务。推动各院校、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毕业生岗位信息及时归集、动态发布。组织毕业生就业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适时有序举办系列现场招聘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海峡人才市场莆田分部、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二)强化实名制就业服务。市教育和人社部门要在6月底前完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接工作。市人社、农业农村、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完善毕业生实名信息协同核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人社部门要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定期联系、分类分级服务制度。各院校要持续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等服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民政局、残联,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三)加强创业公共服务。加强省级、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应安排30%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提供。对获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除省级补助外市级按1:1予以配套奖补。对疫情期间为承租的在孵企业(项目)减免租金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不低于3个月的运营补贴。组织参加“中国创翼”、“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市级系列创业大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带头作用。对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享受我市相应的人才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教育局、发改委、国资委、科技局、财政局、工信局、退役军人局、团市委、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四)实施就业帮扶援助。深化就业“红娘”帮扶行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支持困难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群体的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对生源地为湖北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2000元求职创业补贴。组织社区工作者招聘时,可将相关名额向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倾斜。继续做好就业援藏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团市委、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五)精准开展职业指导。组织毕业生参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创业园区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实践。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指导师联系毕业班制度,加强就业观念引导。针对今年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社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六)灵活办理就业手续。毕业生办理各类报到证手续时间延长至2020年9月1日。办理就业手续时,提交毕业证书时间本专科毕业生延迟到8月底,研究生延迟至2020年年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适当推迟落户时限。(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社局、公安局、国资委、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七)加大政策服务宣传。组织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将本地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服务机构联络清单打捆打包向毕业生推送,推动政策落实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十八)完善台生来莆就业服务。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门岗位、专项招聘等方式,多渠道吸纳台湾籍高校毕业生来莆就业。可结合我市实际,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学历层次等情况,对来莆就业的台湾籍高校毕业生发放每月500元生活补贴,按规定予以社保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台港澳办、教育局、卫健委、民政局、团市委、国资委、市委人才办、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

    (十九)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各有关部门、各院校要切实履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有序推进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各院校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十)加强统计监测。改革完善就业统计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要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社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十一)切实维护就业权益。各级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加强招聘单位信息审核,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坚决反对就业歧视,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等限制性条件。高校要加强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非法“培训贷”等不法行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公安局、莆田学院、湄职院、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来源: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招聘热线
    0591-87618873
    客服热线
    0591-96345
  • 关于我们
    市场介绍        业务指南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软件大道89号软件园F区7号楼
    邮编:350003
    监督电话:0591-87383007
  • 运营维护:福建海峡人才网络资讯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福州电信IDC 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闽ICP备110123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