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各项社保费明年起由税务部门征收

    2018-7-2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这一改革将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结束社保费“分征”局面


        “以前各地社保费的征收机构全国并不一致,有的地方是由税务部门来征收,有的是由社保部门来征收。”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告诉记者,存在两个部门征收局面,形成有其历史和政策原因。


        根据国务院1999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


        2011年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依然没有明确规定社保费的统一征收机构,只笼统提出,“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在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形下,各省份的征管模式不一样。如,自2017年1月1日起,河南省社会保险费改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而根据媒体2016年底统计,有20多个地方税务部门实现了税务机关代征社保费。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记者表示,各项社保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此举结束了五项社会保险在不同地区分别由社保经办部门和税务部门征收的局面,统一了征收体系,结束了“分征”局面。


    解决漏缴、少缴社保问题


        对于老百姓而言,更为关心的是,这会对自己的社保缴费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一:企业给员工上全额社保


        “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保费,提高了征缴力度,有利于将社会保险费基向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靠拢,解决长期存在的费基不实的问题。”张盈华说,税务部门的强制性也有助于落实《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对于欠缴社保费的罚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社保缴费行为。


        通俗来说就是,目前有的企业不给员工上社保,更为常见的是不给员工全额上社保。而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根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


    影响二:增加参保人员的社保权益


        在现实情况中,很多企业不会按照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来缴纳社保。


        举个例子,虽然实际工资每月有10000元,但企业却按照社保缴费下限5000元来申报和缴纳社保费,这样,虽然当期员工到手的工资变多,但长远看,员工的社保权益是受到损害,至少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会变少。


        而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员工和单位得按照实际工资10000元交社保。这样,虽然员工和企业当期缴纳的社保费变多,拿到手的工资变少,但长远来看是将大大增加员工的社保权益。


        刘剑文认为,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保费后,权责更加统一,依靠税务部门长期形成的经验丰富、强有力的征收队伍和系统,社保费征收将更加规范化,也将保证社保基金的及时入库,同时有效保护参保人的权益,减少甚至杜绝少缴社保的问题。


    需考虑减轻企业社保负担


        张盈华指出,税务是垂直管理体系,税务部门征收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政府对社保征缴的干预,确保社会保险的独立运行。


        不过,他认为,就现行体系来说,社保费向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转变,还需考虑以下问题:一,五险征收力度加大,市场主体的遵缴率提高,基金收入必定增加,而部分地区或部分行业、企业的缴费负担可能加重,因此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还应继续在路上;二,自雇就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没有雇主代扣代缴,需要税务部门做好信息管理和经办服务,以免这类群体出现社保断缴问题。


        记者注意到,目前,社保费率继续阶段性降低。自2018年5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19%的省(区、市),以及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9%的省(区、市),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高于9个月的,可阶段性执行19%的单位缴费比例至2019年4月30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