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将乐县的“人才经”

    2018-12-25

     

    来源:海峡人才报

     

     

      将乐县,位于武夷山脉的东南麓,闽西北的万山深处,辖13个乡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1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小县。就是这样一个山区小县,近年来先后引进19名院士和130多名博士、硕士、专家、学者开展项目合作和创新创业,其中,1人入选国家引才项目,3人、2个团队先后入选福建省第一、三、四批引才“百人计划”,4人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

      近年来,将乐县大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立足人才“来得了、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理念,坚持在招才引智中拓展多种引才渠道,构筑人才高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理念“柔”机制“新”,人才与经济融合发展

      2014年,将乐县被列为三明市首个省“人才强县”试点县。2015年,将乐县被列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7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级或省级项目立项,累计拥有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16个。一个山区小县城,是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招才引智道路呢?

      将乐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确定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理念,通过开展“周末专家将乐行”活动,鼓励各类高端人才利用周末、寒暑假、黄金周或个人休假期到将乐开展授课讲学、科研活动、工作指导和经验传授。这一举措解决了人才不在将乐也可以为将乐所用的问题。该活动自2015年开展以来,先后吸引各领域专家、教授开展讲学、调研、指导等178人次。这一创新举措在2017年全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座谈会上,得到时任省委组织部长王宁的充分肯定。

      此外,以招商引智和学术招商模式相结合,探索“招商引才”新路子。

      招商引智,即推行“团队+技术+资本”的招商模式,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技术、品牌,实现人才和项目的最佳组合。如近年新引进的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招商引智的典型,企业一落户将乐,就与谢华安、谢联辉、张洪程三位院士及省农科院的十余名种业专家达成项目合作,并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2018年获评“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像这样实现项目与专家团队双双落地的企业,全县有10家,共引进产业领军人才25人,创业创新团队成员60余人。

      学术招商,即针对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行业协会与应用企业联合培训,推动学术研修与招商项目相对接。2017年,将乐建立了全国首个中国铸造行业教育培训基地,通过举办中国半固态铸造技术高级研修班、轻合金及机械制造业企业手拉手等对接活动,吸引中德顺机械集团、深圳泰日升实业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与将乐开展项目合作,有力推进以轻合金半固态技术应用为核心的项目对接和投资,对轻合金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8年,将乐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轻合金半固态产业基地称号。

      实践证明,“招商引才”,让将乐县实现了人才和经济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深度融合。

     

    筑品牌平台,引得凤凰来

      要发挥人才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就必须要有好的平台。

      近年来,将乐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了轻合金成形先进制造产业园、半固态技术研究所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大幅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8年,出台《将乐县紧缺急需产业人才引进目录(试行)》,将轻合金、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列入县紧缺急需产业人才引进目录,对符合目录专业的人才给予每月最高3000元的补助。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将乐的一个人才平台品牌。近年来,将乐县先后与瑞典延雪平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建立社科院东南考古研究基地等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实训基地6个。

      2017年,将乐县的金森公司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究的“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有林场和福建省林科院合作研究的“杉木速生优质高产新品种定向选育研究与应用”项目、金森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合作研究的“环境友好植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分别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将乐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个,省级创新型企业3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企业研发团队或技术中心20多个,其中10个被评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中国东部名洞(玉华洞)院士专家工作站、林业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福瑞华安种业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区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首个林木单细胞育种规模化基地等高端平台。

    2018年,全县引进项目100个,总投资12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55个,是2017年的1.8倍。规模高科技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提速增效。

     

    优化生态环境,留人留心

      将乐县委书记刘润宇多次提到“将乐的优势在生态,将乐的发展靠人才”,力促将乐县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生态。现在,生态环境已成为将乐傲人的名片,将乐森林覆盖率达80.47%2014年以来,将乐县以“深绿一派,清新满邑”的形象,连续三年蝉联“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2017年,将乐县被授予“美丽中国 深呼吸第一城”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季森,就是在应邀来将乐讲学之后,深深地爱上这座世外桃源般的中国“深呼吸”小城。这份深绿和清新,也是促使众多优秀高层次人才青睐将乐、扎根将乐的重要因素。

      生态美景留人,营商环境、政务环境更留人。将乐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着眼于长远,着眼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大局,持续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工程来抓。近年来,将乐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激发优秀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2012年以来,将乐县先后出台了扶持重点产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引进人才租赁公租房管理规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县里拨付大笔专款,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工业经济百亿行动专项扶持基金和动态保持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各类人才奖励补助。

      住房保障上,在原有人才公租房217套的基础上,2017年又新建人才单身公寓72套。采取购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方式,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的安家费。

    实施人才服务“温馨工程”,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健康体检、学术休假、生日祝福等贵宾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技术资格确认、评审服务,帮助引进的优秀人才解决医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与国家级人才市场合作,再上新台阶

      而今,我省唯一国家级人才市场、省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在将乐成立分部,将乐县政府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签署人才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展开人力资源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强化人才引领,又走出了一条适合将乐县自身发展的新路子。这也是将乐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才智动力的又一重大举措。未来,将乐县将在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将乐分部的协助下,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地而居。只有让“地”成为好“地”,人才才会集聚。这,就是将乐的“人才经”。(将乐县委组织部 龚娟玲  将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叶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