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高考志愿如何科学填报?专家推荐借助职业测评做好规划

    2020-7-7

    来源:海峡人才报

     

     

        你适合什么专业?哪个专业能较大激发你的潜力?……高考一结束,面对省内外上千所院校及专业选择,如何科学填报志愿成了家长和考生们面对的另一场“硬仗”。


        近日,记者独家采访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本钰副教授,为家长和考生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打赢这场关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战役。

     

    志愿填报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提前职业生涯规划,以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


        张本钰认为,高考志愿填报遵循的思路,首先考虑优先策略,涉及院校、专业和城市。同时,还需了解往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高考相关政策,包括提前批和普通批的差别、低分上名校的途径、多元升学路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以及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冲稳保策略的操作方法等。


        高考志愿填报侧重院校还是专业?这一直是志愿填报中的两难抉择,影响着考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与发展。可以说,高中生填报志愿,选择的过程就是人生职业规划的开始。


        在张本钰看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低龄化推广已成趋势,院校和专业哪个优先,要以未来职业发展为导向,因人而异。


        他表示,如果考生专业目标较明确,所选专业壁垒比较高,有特定的行业偏好且未来转行比较难,比如临床医学、建筑学专业,建议专业优先;院校层次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从考生兴趣和未来择业角度出发,也较为适合专业优先。“需要提醒的是,当专业被摆在首位时,志愿填报还要结合考生自身的性格、兴趣、天赋、职业方向、职业资源等情况。”


        那么,哪些情况适合院校优先?张本钰列举了这些情况:文科生相对理科生更看重院校,文史哲、经济、管理、教育等专业,都不属于动手操作性强的专业,专业壁垒不是特别高,文科生转行比较容易,这时不一定要把专业作为第一考虑要素;有些考生对专业要求不高,各学科的偏好相差不大,这时也可以考虑院校优先;未来的就业路径对院校要求高于专业要求。例如,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管培生是未来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央企、国企、研究院等相较于专业更加看重高校背景,这时选择院校优先则更为合适。


    专业选择需要考量当前热冷门趋势吗?
    综合多方因素,提高专业与未来职业匹配度


        “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当前社会上所谓的热冷门专业,张本钰建议家长和考生要辩证看待,可以作为信息参考。


        “毕竟,专业‘冷热’的背后意味着职业的社会供需情况和前景趋势。”张本钰坦言,当下的每一个热门专业确有其备受欢迎的理由,多数是因为符合政策导向或者行业经济发展周期的上行趋势,使得从业者在同样的努力程度下,朝阳行业更容易带来更多职业发展机遇,获得更多的物质报酬和社会资源。


        但是,选择热门专业并不代表未来一定更有优势,原因有三。第一,专业的冷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热门专业有周期性变化,现在热门,在考生大学四年毕业时可能已经退热,甚至可能消失。第二,热门代表选择的人多,专业竞争激烈,考生要想取得优势,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有较高水平。第三,职业的外在价值若和考生的内在兴趣不一致,即便有光鲜的职业,也无法让考生专注其中耕耘,很可能导致未来转行。


        张本钰强调,专业选择切忌一刀切、唯“热门”论,需要综合分析考生的性格、兴趣、学科偏好、未来职业方向、行业的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国内对于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还是很陌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大多始于本科期间。”张本钰表示,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若能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所选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匹配度。

     

    家长和考生想法不一致,应如何权衡?
    充分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填报志愿过程中,家长和考生想法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观念上的冲突。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家长求稳定、好就业的居多,而考生求成就、意义感的居多。


        张本钰表示,遇到双方想法出现差异时,最需要的就是充分沟通。“家长们要让孩子知道此番建议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个人愿望及背

    后的理由。”


        “其实,两方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填报理想的志愿。”张本钰建议家长要从长远职业规划的角度,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资讯和资源,协助孩子完成志愿填报。


        然而,高考填报志愿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考生的职业兴趣、专业倾向进行准确觉察,并进行合理规划比较困难。


        在张本钰接触的咨询案例中,大多数家长和考生都缺乏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对于考生适合什么样的专业和岗位知之甚少。“这便造成进入高校生活后,考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想要转专业的现象非常普遍”。


        究其原因,是因为报志愿时家长通常根据所谓的热门专业、热门职业或者家里资源情况,替孩子规划路径,从而忽略孩子的性格、兴趣和天赋所在。而考生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对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只有模糊概念,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面对未来的无所适从,导致考生容易被表面信息,诸如兴趣和专业的误解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


        “必要时候,可以向专业测评机构或高考报志愿规划师寻求帮助。”张本钰表示,这些测评和专家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从日常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提取考生特质,给出的填报意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考生渴望突破自我,选择非天赋优势专业,家长应该支持吗?
    挖掘潜能,推荐借助职业测评科学认知


        “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核心,在于了解考生的选择是否基于理性思考。”张本钰直言,兴趣虽然是成功的导师,但能力才是成功的根本,考生应该了解兴趣的同时,培养提升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能力。


        “如果天赋并不在此,努力的过程肯定更加辛苦。家长应将填报的利弊得失、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及时告知考生,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张本钰指出,考生的选择倘若符合自身价值追求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且能力差距可通过努力实现的话,家长应有理由相信孩子可以凭借热爱和信念克服困难;如果考生仅是为了突破自我,而选择自己不擅长的专业,家长则要做好思想开导,改变其非理性的信念。


        针对家长和考生缺乏了解和挖掘自身潜能的科学途径,张本钰推荐借助职业测评作为辅助参考,帮助减少志愿填报的疑惑。


        “正所谓,做事自带三分天赋和兴趣。依据职业测评推荐的专业,更符合考生本能偏好,同时还能在考生选择较为局限的时候,给予更多可能性,未来成功的概率和事业满意度会更高。”


        张本钰坦言,初二及以上的学生都适合提前使用职业测评,科学认识自我。“一方面,初二学生大部分度过青春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另一方面,初二学生往往开始面临职业发展选择,比如初三报考中职专业,高中选科和高考报志愿等。”

     

    关注中学生职业规划测评:
    分析考生未来适宜职业的有效手段


        “现在市面上出现的职业测评,一般基于测评系统,通过线上就可快速完成,测评内容主要包含人格类型、气质类型、兴趣倾向、能力结构等方面。”张本钰介绍,目前比较成熟的职业测评工具有NEW-MBTI职业性格测评、职业气质与能力结构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


        “NEW-MBTI职业规划测评,能够全面了解受测者自身的人格特质、总体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忽视的盲点;职业气质与能力结构测评,能够准确、科学地测评受测者的性格和特质,明确受测者的工作投入程度、领导能力、生活节奏、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特性。”


        张本钰特别提醒,任何测评结果的准确度,会受测评题目的信度和效度、受测者的认知理解水平、受测试时的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测评结果所提供的信息量相对有限。“因此,一个完整的测评流程,需要一份专业测评报告进行深入解读。”


        “测评报告解读的过程,不仅可以让考生更清晰、准确地了解测评结果传达的意思,还可以通过结合专家的非正式访谈,收集被测者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真实想法,从而校准测评结论,进一步提高测评报告的准确性。”


        张本钰表示,测评报告呈现的内容,应包括被测者的个人特质、适合的岗位特征、推荐岗位和专业等,这些可作为辅助高考志愿填报的较好参考工具,帮助考生更多了解能够激发自我潜能的因素,更好思考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填报专业,并做出与个人长期发展相匹配的合理选择。


        谈及中国海峡人才市场近期推出的“中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服务,张本钰认为值得家长和考生关注,作为填报志愿的实用参考工具。

     

        “中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服务,由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直属单位,我省最早从事人才测评、评价、推荐的专业机构——福建省企业经营管理者评价推荐中心推出。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项服务采用在线机评、或在线机评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为初二及以上中学生进行专业测评,结合高信效度的量表以及职业规划专家团队深入访谈指导,为受测者提供个人潜能综合分析报告。


        据了解,“中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服务耗时不到一天,重点衡量受测者兴趣、专业倾向等非智力因素,“我们基于2万多个15岁以上孩子的职业生涯测评分析,提取出可有效识别考生的关键特质,从而分析其职业气质、现阶段的优劣势、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职业特征等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考生寻求最适合的发展方向,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提示和参考”。(记者 张寅)

     

    S 3.04_副本1.jpg